业内普遍认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诸多措施之一,在中央和地方的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正逐步进入产业起步期,产业规模进入“万亿时代”,未来将持续高速增长。
今年7月,《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简称“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正式推出,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具体措施聚焦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凸显了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上海稳定金融的多项举措稳步落地,让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感受到了发展的活力。
目前,“四位一体”担保贷款模式已经在沈丘县全面铺开,合作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县财政共拿出53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先后注入县邮储银行、县农商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累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476笔,金额达3.2亿余元。
广东省政府日前公布《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重点围绕基层和外商在市场准入、财税、用地等方面的核心关切,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9月20日,第十七届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四川成都开幕。盛会给四川国企带来又一个捕捉境外投资机遇、进行项目合作的机遇。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国企不断“走出去”。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四川加快拓展海外“朋友圈”,大批企业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构建起对外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价值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城市、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致力于实现管理有序的智能城市和透明高效的智能政务,最终让城市更令人向往、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13日,青岛金家岭金融区正式发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措施》,对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
广西日前发布《关于深化广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将通过5大方面16项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保障小微企业融资。
日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分别向青岛海关提交了3份“关税保证保险单”,相关企业可凭借“保险单”办理海关税款担保和货物放行手续,标志着青岛海关创新税款担保方式试点又有了新突破。
作为“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营口银行在牢牢坚持“服务中小微、服务市民、服务地方”的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合理流动,通过金融力量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新兴企业发展,通过金融创新促进企业自身的绿色服务与绿色经营,走出了一条内外联动、双向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8月中旬,记者来到重庆市璧山区采访,发现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小城里,民营经济活力旺、动力足,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统计数据显示,在璧山,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目前占全区的98%,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9.3%,创造了全区74%的税收、93%的就业。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顶层设计当中。“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在中企积极践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巨大的绿色投融资空间也得到极大激发。